close

  今日論衡之公民問政
  □大道
  昨日報載,廣州擬出台醫保普通門診報銷新政策,目前正在征求意見。其最大的亮點,是在報銷比例上加大力度向基層醫療傾斜,一是提高社區醫院的報銷比例到80%,二是鼓勵“基層首診”轉診到大醫院的方式,通過轉診到大醫院的可報55%,未經轉診的只能報45%。
  應該說,這種引導參保人到基層醫院就醫、充分發揮社區醫院功能的導向,可謂大勢所趨。眾多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表明,通過大力發展社區醫院、家庭醫生等基層醫療,可為居民提供綜合、便捷、連續有效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,同時,也能使醫療資源得到合理的充分的使用。有研究顯示,有65%的門診病例可在社區基層解決。如果實現病人合理分流,可以節省醫療費用40%。
  事實上,廣州醫保擬出台的這一“新政”,也並不讓人意外。去年底,廣東召開的“全省家庭醫生式服務試點工作啟動會”上就已明確,力爭5年內實現全省家庭醫生式服務覆蓋所有街道和鎮村,通過社區醫院的全科醫生,就近成為居民的“家庭醫生”,為簽約群眾提供預約服務、雙向轉診、健康咨詢以及健康管理服務。當時的會議就提出要求,試點工作啟動後,簽約者和非簽約者在醫保支付比例和醫保門診統籌上將體現差別,對在基層首診和轉診的簽約者,其自付比例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低於非簽約者。無疑,廣州的醫保“新政”也將成為廣州推進“家庭醫生”服務工作的重要配套保證。
  但是,僅憑加大報銷比例的差距,比如這次提出的“如果沒有社區選點醫院轉診,參保人享受到的待遇可能存在35%的差異”的方案,是否能真正引導參保人更多使用社區醫療資源,仍然存在問號。
  比如,社區醫院的醫療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,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?大家早就知道,即使沒有報銷比例的傾斜,在社區醫院看病一般都要比大醫院便宜,但多年來很多參保人依舊“不管大病小病,直奔三甲醫院”。其中重要原因,是大醫院已經事實上承擔了很多社區醫院的基本醫療服務,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醫院人才、設備等的發展。僅從人才配備看,據統計,目前廣東全省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總約7000名,而廣東常住人口超過1億,按每萬人2-3名全科醫師的標準計算,全省需全科醫師2-3萬名,尚存在1-2萬名的缺口。如果社區醫療質量和水平達不到參保人的心理期望,即使報銷比例有傾斜,但參保人從療效的角度,仍然可能會選擇大醫院。可見,引導“基層首診”,廣州的醫保“新政”只是其中一項配套,要真正發揮作用,還需要更多綜合性的措施才能全面推進。
  又比如,強調看病報銷比例的傾斜,是否足以轉變居民的醫療保障觀念?長期以來,居民重醫療、輕預防的就醫習慣是相當明顯的,很多疾病一發現已經相當嚴重。這種觀念也影響社區醫院“家庭醫生”功能的充分發揮。很多合理的健康體檢等,尚未納入醫保報銷範圍,這方面是否可考慮對社區醫院適度傾斜,納入醫保報銷?這樣,社區醫院綜合性的功能進一步增強,也更有利於推進“基層首診”。編輯:鄔嘉宏  (原標題:醫保引導“基層首診” 仍要摸透病人需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r96zruhd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